古代著名25位名医 农业谷 版权
古代25位名医-著名经书-目录
农业谷 网页版权
扁鹊
《黄帝内经》论养生,《黄帝内经》中的养生之方,扁鹊(公元前407—前310年)姬姓,秦氏,名越人,又号卢医,春秋战国时期名医。汉族,春秋战国时期渤海郡鄚(今河北省任丘市[1-4])人。由于他的医术高超,被认为是神医,所以当时的人们借用了上古神话的黄帝时神医“扁鹊”的名号来称呼他。少时学医于长桑君,尽传其医术禁方,擅长各科。在赵为妇科,在周为五官科,在秦为儿科,名闻天下。秦太医李醯术不如而嫉之,乃使人刺杀之。扁鹊奠定了中医学的切脉诊断方法,开启了中医学的先河。相传有名的中医典籍《难经》为扁鹊所著。
华佗
《中藏经》论养生《中藏经》中的养生之方,华佗(约145-208年),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,字元化,一名旉,汉族,沛国谯(今安徽亳州)人。华佗与董奉、张仲景(张机)并称为“建安三神医”。少时曾在外游学,钻研医术而不求仕途。他医术全面,尤其擅长外科,精于手术,被后人称为“外科圣手”、“外科鼻祖”。精通内、妇、儿、针灸各科,外科尤为擅长,行医足迹遍及安徽、河南、山东、江苏等地。
张仲景
《伤寒论》论养生、《金匮要略》论饮食养生、《金匮要略》中的饮食禁忌,张仲景(约公元150~154年——约公元215~219年),名机,字仲景,汉族,东汉南阳郡涅阳县(今河南南阳)人。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,被后人尊称为医圣,南阳“五圣”之一。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,写出了传世巨著《伤寒杂病论》。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,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,是中医的灵魂所在。在方剂学方面,《伤寒杂病论》也做出了巨大贡献,创造了很多剂型,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。其所确立的六经辨证的治疗原则,受到历代医学家的推崇。这是中国第一部从理论到实践、确立辨证论治法则的医学专著,是中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,是后学者研习中医必备的经典著作,广泛受到医学生和临床大夫的重视。
皇甫谧
《针灸甲乙经》论养生,皇甫谧,幼名静,字士安,自号玄晏先生。安定朝那(今甘肃省平凉市灵台县)人。生于东汉建安二十年(公元二一五年),卒于西晋太康三年(公元二八二年),享年六十八岁。他一生以著述为业,其著作《针灸甲乙经》是我国第一部针灸学的专著。其实,除此之外,他还编撰了《历代帝王世纪》、《高士传》、《逸士传》 、《列女传》、《元晏先生集》等书。在医学史和文学史上都负有盛名。在针灸学史上,占有很高的学术地位,并被誉为“针灸鼻祖”。
葛洪
《抱朴子内篇》论养生,《肘后备急方》中的养生之方,葛洪(公元284~364年)为东晋道教学者、著名炼丹家、医药学家。字稚川,自号抱朴子,汉族,晋丹阳郡句容(今江苏句容县)人。三国方士葛玄之侄孙,世称小仙翁。他曾受封为关内侯,后隐居罗浮山炼丹。
王叔和
《脉经》论养生,王叔和(201—280年),名熙,汉族,西晋高平(今山东省邹城市)人,一说山东菏泽市山东巨野人。魏晋之际的著名医学家、医书编纂家。在中医学发展史上,他做出了两大重要贡献,一是整理《伤寒论》,一是著述《脉经》。
陶弘景
《养生延命录》论养生,《养生延命录》中的养生之方,陶弘景(456—536),字通明,南朝梁时丹阳秣陵(今江苏南京)人,号华阳隐居。著名的医药家、炼丹家、文学家,人称“山中宰相”。作品有《本草经注》、《集金丹黄白方》、《二牛图》、《陶隐居集》等。
巢元方
《诸病源候论》论养生,巢元方,隋代医家。大业中(605年-616年)任太医博士、太医令。大业六年(610年),奉诏主持编撰《诸病源候论》五十卷,分67门,1720论,是中国第一部专论疾病病因和证候的专书。
孙思邈
《千金要方》论养生,《千金翼方》论养生,《千金要方》中的养生之方,《千金要方》中的养生药酒配方,《千金翼方》中的养生之方,《千金翼方》中的养生药酒配方,孙思邈(581-682),汉族,唐朝京兆华原(现陕西铜川市耀州区)人,为唐代著名道士,医药学家。是中国乃至世界史上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,被后人誉为“药王”,许多华人奉之为“医神”。
刘完素
《素问·病机气宜保命集》论养生,《黄帝素问宣明论方》中的养生之方,刘完素(约1110~1200年),字守真,河间人,世称刘河间。他从25岁开始研究《内经·素问》,直到60岁从未中断,学识渊博。他据《素问》病机19条,阐明六气过甚皆能化火的理论。故治法上多用寒凉药,并创制了不少治疗伤寒病的方剂,对后世温病学说有所启发。为中医学各学派的创立奠定了基础。
张从正
《儒门事亲》论养生《儒门事亲》中的养生之方,张从正,字子和,号戴人,宋金时(约生于公元1156~1228年间)睢州考城人。 张从正张氏私淑刘完素的学术观点,对于汗、吐、下三法的运用有独到的见解,积累了丰富的经验,扩充了三法的运用范围,形成了以攻邪治病的独特风格,为祖国医学的病机理论和治疗方法做出贡献,被后世称为金元四大家之一,又称为“攻下派”的代表。著有《儒门事亲》。
李果
《脾胃论》论养生,《脾胃论》中的养生之方。
朱丹溪
《格致余论》论养生《丹溪心法》中的养生之方,朱丹溪(1281~1358年),字彦修,名震亨,元代著名医学家,因家乡有条美丽的小溪叫丹溪,死后,人们尊称他为丹溪翁。由于他医术高明,治病往往一帖药就见效,故人们又称他为“朱一帖”、“朱半仙”。汉族,婺州义乌(今浙江义乌市)人,生于至元十八年(公元一二八一年),卒于至正十八年(公元一三五八年)。朱丹溪倡导滋阴学说,创立丹溪学派,对祖国医学贡献卓著,后人将他和刘完素、张从正、李东垣一起,誉为“金元四大医家”。
刘纯
《短命条辨》论养生《杂病治例》中的养生之方《玉机微义》中的养生之方,刘纯,明代医学家。字宗厚,淮南吴陵(今属江苏)人,后移居陕西关中。父刘叔渊受业于名医朱丹溪,纯继承家业,颇有医名。尝编《医经小学》,系以韵体文将医经之要旨加以编辑,便于记诵。全书分本草、脉诀、经络、病机、治法及运气等部分叙述。另又辑成《伤寒治例》、《杂病治例》等。又将徐用诚之《医学折衷》加以补益,成《玉机微义》五卷,亦颇有发挥。
汪机
《石山医案》论养生《读素问抄》论养生,《外科理例》中的养生之方,新安医学奠基人汪机 (1463-1539),字省之,别号石山居士,安徽省祁门县城内朴墅人。其家世代行医,祖父汪轮、父亲汪渭均为名医。汪机少时勤攻经史,后因母长期患病,其父多方医治无效,遂抛弃科举功名之心,随父学医。他努力钻研诸家医学经典,取各家之长,融会贯通,医术日精,很快便青出于蓝而胜于蓝。不仅治愈了母亲头痛呕吐的疾病,且“行医数十年,活人数万计”,医学著述十余部,《明史李时珍传》说:“吴县张颐、祁门汪机、杞县李可大、常熟缪希雍,皆精医术”,为当时名冠全国的4位医学大师。
李时珍
《本草纲目》中的养生之方,李时珍(1518年—1593年),字东璧,时人谓之李东璧。号濒湖,晚年自号濒湖山人,湖北蕲州(今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蕲州镇)人,汉族,生于明武宗正德十三年(公元1518年),卒于神宗万历二十二年(公元1593年)。中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、药物学家,李时珍曾参考历代有关医药及其学术书籍八百余种,结合自身经验和调查研究,历时二十七年编成《本草纲目》一书,是我国古代药物学的总结性巨著,在国内外均有很高的评价,已有几种文字的译本或节译本,其著有简介。
龚廷贤
《寿世保元》论养生,《寿世保元》中的养生之方,龚廷贤(1522~1619)江西金溪霞澌龚家(今合市乡龚家)人。明代著名医学家。善于总结继承家传诊疗实践经验,并虚心向别人学习,博采众家之长,贯通医理。经过长年累月的刻苦钻研及临床实践,至成年后,无论内科、外科、妇科、儿科都已精熟,尤擅长于儿科。与陈自明、崔嘉彦、严用和、危亦林、李梴、龚居中、喻昌、黄宫绣、谢星焕并列为江西历史上十大名医。
张介宾
《景岳全书》论养生,《景岳全书》中的养生之方,张介宾(1563-1640年) 明代医学家,字会卿,号景岳,别号通一子。汉族,原籍四川绵竹,后徙居浙江会稽(今绍兴)。自幼聪颖,素性端静。后在京师从名医金英(梦石)学医,尽得其传。又曾从戎,游于北方,因成就不丰而弃戎就医,悉心钻研,尤其对《素问》、《灵枢》有深入精研,经三十载而著成《类经》三十二卷,将《内经》加以分门别类,详加阐释,亦多所发明,后代医家誉之。
陈士铎
《外经微言》论养生,《石室秘录》中的养生之方,陈士铎,字敬之,号远公,别号朱华子,又号莲公,自号大雅堂主人,浙江山阴(今浙江绍兴)人。约生于明天启年间,卒于清康熙年间。据嘉庆八年《山阴县志》记载:“陈士铎,邑诸生,治病多奇中,医药不受人谢,年八十卒。
程国彭
《医学心悟》论养生,《医学心悟》中的养生之方,清代名医程国彭撰著。程国彭,字钟龄,天都(今安徽歙县)人。自幼学医,博采众长,医名大振,后积三十年临床经验著成此书。本书共分五卷,末附“外科十法”一卷。书中明确提出辩证八纲、施治八法理论,并对伤害及内、外、妇、五管疾病做了全面论述。其论全面中肯,语言简明平易、治法切于实用。
叶桂
《温热论》论养生,《临证指南医案》论养生《种福堂公选良方》中的养生之方,叶天士,名桂,号香岩,别号南阳先生。约生于清代康熙五年(公元1666年),卒于乾隆十年(公元1745年)。江苏吴县(今苏州市)人,其高祖叶封山从安徽歙县蓝田村迁居苏州,居上津桥畔,故叶桂晚年又号上津老人。清代名医,四大温病学家之一,与薛雪等齐名。
王清任
《医林改错》论养生,《医林改错》中的养生之方,王清任,清代医学家(1768-1831年)。字勋臣,直隶玉田(今属河北)人,邑武庠生,又纳粟得千总职。年青时即精心学医,并于北京开一药铺行医,医术精深,颇噪于一时。因其精究岐黄,于古书中对人体构造与实际情况不符,颇有微词,并敢于提出修正批评,其革新精神甚得好评。尝谓“著书不明脏腑,岂非痴人说梦;治病不明脏腑,何异盲子夜行”,故精心观察人体之构造,并绘制图形,纠正前人错误,写成《医林改错》。
王泰林
《退思集类方歌注》中的养生之方,王泰林,字旭高,晚号退思居士,江苏无锡人,生于清代嘉靖三年(公元1798年),卒于同治元年(公元1862年),享年六十五岁。王氏颇为聪明,自幼随其舅父高锦亭学医,高氏擅长内科与外科,尤其在外科方面取得很大成就,闻名于江苏、浙江等地,曾著有《疡科心得集》,即后世所称外科三大流派中的心得派代表医家。王泰林学医后,开始以诊治外科为主,其舅父逝世后,继承其舅父之业,兼及内科。以后由于求医者日益增多,疗效颇高,惭渐专力于内科病的诊治。
王士雄
《随息居饮食谱》中的食疗养生之方,王士雄(1808~1868年?),字孟英,号梦隐(一作梦影),又号潜斋,别号半痴山人,睡乡散人、随息居隐士、海昌野云氏(又作野云氏),祖籍浙江海宁盐官,迁居钱塘(杭州)。中医温病学家。其毕生致力于中医临床和理论研究,对温病学说的发展作出了承前启后的贡献,尤其对霍乱的辨证和治疗有独到的见解。重视环境卫生,对预防疫病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观点。
费伯雄
《医醇剩义》论养生,《医醇剩义》中的养生之方,《食鉴本草》中的养生药膳,费伯雄(1800~1879),字晋卿。江苏省武进县孟河镇人。费伯雄生长在世医家庭,家学渊源,先儒后医。悬壶执业不久,即以擅长治疗虚劳驰誉江南。道光年间(1821~1851)曾两度应召入宫廷治病。先后治疗皇太后肺痈和道光皇帝失音证,均取得显效。为此获赐匾额和联幅,称道其“是活国手”。至咸丰(1851~1861)时,费氏医名大振,远近求医者慕名而至,门前时常舟楫相接,孟河水乡小镇此时也以医药业发达而成为一个繁盛地区。费氏博学通儒,医术精湛,人称其以名士为名医,蔚然为医界重望。
中国 农业谷 版权所有
- 上一篇:“白簕仙”酒 健康益友 2018/3/11
- 下一篇:白簕中对人体有益的成分 2013/12/18